 |
吃不完的食物到底該倒掉,還是繼續留到下一餐?
|
吃不完的食物到底應該倒掉,還是堅持勤儉持家的美德,放進冰箱留到下一餐?
根據《今日頭條》報導,浙江大學某實驗室請了餐廳廚師煮了4道經典家常菜─炒青菜、韭菜炒蛋、紅燒肉和紅燒鯽魚,煮好後依序放置半小時、6小時、18小時、24小時後檢驗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結果有了驚人發現~千萬別鐵齒~
在公布這項研究報之前,先說一下亞硝酸鹽是甚麼。
根據台灣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研究,過量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會導致急性後天變性血紅素症。美國衛生與人群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DHHS)、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及美國環境保護署(U.S. EPA)雖未將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直接歸為對人類具致癌性;但也認定身體新陳代謝中本身會有亞硝酸鹽與組織反應合成亞硝基化合物的過程,其中的某些化合物則會導致癌症發生。美國環境保護署(U.S. EPA)制訂了亞硝酸鹽每日容許參考劑量為每日0.1 mg/kg,相當於體內每公斤含0.33毫克亞硝酸根離子。
好了,浙江大學實驗室到底發現了甚麼?
當廚師做好菜後半小時,這四道菜中,炒青菜、韭菜炒蛋、紅燒肉等3道的亞硝酸鹽含量沒有超過大陸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的標準;但是,紅燒肉中亞硝酸鹽含量比韭菜炒蛋、炒青菜都要高。
為什麼?實驗人員說,肉類的烹調比比蔬菜會加入更多的調味料,而調味料中本身就含有硝酸鹽,這些硝酸鹽被微生物轉化為亞硝酸鹽,所以紅燒肉中亞硝酸鹽含量相對較高。
結論:想吃得健康,煮肉口味要清淡,不要一次煮太多!
6小時後,浙江大學實驗人員測試發現,不管哪道菜,亞硝酸鹽含量都有增加;其中,炒青菜增加了16%,韭菜炒蛋增加了6%,紅燒肉增加了70%。此時,紅燒肉中亞硝酸鹽含量已超過了國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中不得超過「肉類3mg/kg」的標準。
結論:雖然肉眼看起來,隔了一餐後,紅燒肉還是很新鮮,但實際上已經被細菌污染了。所以,肉類剩菜還是要冷凍保存比較安全!且儘快吃完。
.JPG/408px-Red_braised_pork_(20141106191221).JPG) |
紅燒肉放了6小時後,即使肉眼看起來還是色香味俱全,因為已經受到細菌汙染,還是要盡快吃完。(source) |
實驗人員用微波爐加熱後檢測發現,18個小時後,炒青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增幅非常大,比6小時增加了443%,紅燒鯽魚增加54%,韭菜炒蛋增加47%,紅燒肉中亞硝酸鹽含量變化不大。這些菜,除了韭菜炒蛋,放到第二天中午硝酸鹽含量都超過了一般食品的保存標準。
結論:為什麼只有韭菜炒蛋可以倖免?因為韭菜、蔥、蒜都有抑菌作用,緩解了剩菜變質。
 |
韭菜炒蛋裡的韭菜、蔥、蒜都有抑菌效果,緩解剩菜變質。(source) |
同樣用微波爐加熱後檢測發現,跟18小時相比,以上四道菜的亞硝酸鹽含量繼續大幅增加,且全部超過很多國家和地區規定的食品污染物限量標準的限量標準。
結論:剩菜經過24小時,即使沒變色、變味,也已是不折不扣的毒藥。